重磅聚焦 | 智慧校园“2622”建设框架,开启“十五五”规划新篇章
前期,我们共同学习了国务院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文件精神(智慧教育新纪元 | 国务院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意见深度解读)。为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导向,我们结合行业实践,初步探索并制定了联奕科技智慧校园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思路框架。
规划以“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”为顶层参照,以“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”为共同目标,围绕高校“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、国际交流合作”五大职能,构建起“2622”一体化规划框架,为高校从“数字化”向“数智化”的演进,提供可落地、可迭代、可拓展的路径参考,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、内涵式发展。
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走进联奕的“十五五”规划构想,共同探索“2622”体系如何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提供坚实支撑。
规划定位:从“技术赋能”到“生态重构”,定义智慧校园新范式相较于“十四五”期间以“基础设施搭建、业务流程数字化”为主的建设路径,在“十五五”阶段,更应将重点放在“数据要素价值化、人工智能场景化”的深入探索上。要借助微服务架构、低代码开发、大模型应用等技术方式,逐步打通数据孤岛、软化业务边界,推动智慧校园从“工具化应用”走向“全场景智能连接”,从“单点项目交付”转向“可持续的生态运营”,从而助力高校逐步构建起“集成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”的校内外一体化数智生态,让技术真正融入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,成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“数智引擎”。
展开剩余89%核心框架:“2622”体系,构建智慧校园全维度支撑联奕科技在智慧校园“十五五”规划中,初步构建了以“2个基础、6大工程、2个环境、2大能力”为核心的“2622”框架。这一框架遵循“基座支撑—场景落地—生态保障—安全兜底”的全链路设计思路,既响应国家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中对基础能力、融合应用与安全可控的指导方向,也贴合高校从“建平台”到“用数据”再到“优服务”的演进需求。
2个基础:筑牢数智化转型的“数字底座”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,智慧校园的智能化升级,首先需要依赖坚实的数字基座。规划中的“2个基础”,是为高校打造“算力充足、能力统一、应用便捷”的核心支撑:
数字设施基础:构建“全域互联、弹性可扩展”的智能硬件体系聚焦“算力、网络、存储”核心,打造适配AI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:全光组网实现校园网络“极简架构、极简管理、极简运营”,80%场景故障一键定位;建设一体化算力中心,依托GPU服务器集群提供弹性算力;构建“四中台”体系,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,打破设备与系统壁垒,为AI应用提供数据输入。
人工智能基础:打造“低门槛、可复用”的AI能力中枢以“AI中台”为核心,构建面向教育场景的专属AI能力体系:整合教育多模态语料库,支持多种开源与定制化大模型接入。同时,提供“模型管理 - 智能体开发 - 应用部署”全流程工具,方便师生调用大模型能力,快速搭建智能学伴等应用。此外,针对职业院校,构建行业语料库与专业大模型,适配特色场景,让AI技术“可用、好用、易用”。
6大工程:落地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核心场景“6大工程”是规划的“应用核心”,围绕高校核心业务场景,将AI技术与教学、科研、师生发展、校务管理等深度融合,打造可感知、可落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:
教学科研创新工程:推动“教、研”双范式升级教学端: 探索“AI+教学管评”的新路径,例如借助智能督导系统、虚拟仿真实训等工具,助力实现更具差异化的教学与更个性化的学习。
科研端:搭建科研知识图谱、仪器设备智能共享平台,助力科研人员快速定位创新方向,加速成果转化。
师生发展提质工程:实现“千人千面”的成长支持面向学生:建立数据驱动的成长智能支持系统,通过分析学业数据实现挂科预警、毕业预警,结合专业要求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。
面向教师:构建职业发展数字化管理体系,整合教学评价、科研成果、培训经历数据,生成教师画像与发展建议;同时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训,覆盖AI意识、知识技能、社会责任等维度,适配智能时代需求。
产教协同共建工程:打通“教育链-产业链”壁垒本科高校:共建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平台,联合企业打造科研联合实验室、技术转化中心。
职业院校:构建“学校教室+虚拟课堂+企业车间”一体化教学空间,开发智慧竞赛平台(直播电商大赛系统)、仿真实习平台,实现“岗课赛证”融通;推动“职普融通”,支持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,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。
校务服务增效工程:打造“主动服务、智能高效”的政务体系以“一件事一次办”为目标,通过AI助手实现规章制度解读、办事流程指引的7×24小时响应;开发智能公文处理系统、表单智能填写工具;构建数据分析决策平台,为招生、财务、后勤等提供数据要素,让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
绿色校园转型工程:构建“低碳、智能”的校园环境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校园可视化运营平台,实时监测能耗、安防、后勤数据;建设能源智能管控系统,通过AI算法优化空调、照明等设备运行策略,降低能耗;打造智慧平安校园,整合人脸识别闸机、电气火灾监测、学生归寝预警等功能,实现“主动防控、快速响应”。
校园治理优化工程:提升“精准、协同”的治理能力数据治理层面:开展“数据三清单”梳理,建立数据资产编目与共享机制,打破部门数据壁垒。
服务治理层面:重构业务流程,推动“多跑网路、少跑马路”,例如将迎新、离校等流程整合为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决策层面:搭建领导驾驶舱,实时展示校情、教学、科研等核心指标,辅助科学决策。
2个环境:营造“内外协同”的发展生态 内部环境深度治理:建立“制度+机制”保障体系明确数字化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,制定数据管理、安全保障等系列制度;建立“发展体制-运行机制-保障措施”三位一体的运营体系,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稳定的内部支撑。
外部环境共享合作:拓展“开放、共赢”的资源网络对内整合校内各部门系统与数据资源,对外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、企业资源平台,引入优质教学资源;推动“慕课出海”“随企出海”等国际合作,为留学生培养、海外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数智化支持,共建开放创新的生态。
2大能力:守住“安全、可控”的发展底线 信息创新体系能力:实现“自主可控”的技术底座推动核心硬件服务器、终端,软件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的国产化适配与迁移,降低“断供”风险;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认证体系,从底层保障系统安全。
智能安全体系能力:构建“全链路、动态”的防护网络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(数据分级分类、脱敏、销毁规范);开展AI算法备案与伦理审查,防范大模型应用风险;采用零信任架构,实现“无边界动态验证”,提升校园网络与数据安全水平。
规划特色从 “单向传授” 到 “智能闭环”,重构教学全流程体验
解决传统教学中 “课堂难监测、资源难适配、效果难评估” 的痛点,通过 “AI + 教学全链路” 设计实现课堂感知与个性化教学。
从 “被动管理” 到 “主动赋能”,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
针对学工工作长期面临 “数据分散、预警滞后、服务碎片化” 的挑战,通过 “数据驱动 + 场景化服务”,打造学生成长 “全周期护航” 体系。
从 “人工响应” 到 “智能协同”,打造 “高效 + 低碳” 校园环境
针对后勤工作 “事务杂、响应慢、能耗高” 的痛点,通过 “物联 + AI + 数字孪生” 技术实现系统性解决。
从 “经验驱动” 到 “数据赋能”,减轻负担 + 加速专业成长
针对教师在 “教学备课耗时、科研效率低、职业发展迷茫” 等问题上的困扰,通过 “AI 工具 + 数字化管理” 提供精准支持。
治理角度从 “分散管理” 到 “全域协同”,提升校园治理精准度
校园治理中 “数据孤岛、流程繁琐、决策滞后” 的难题,通过 “数据治理 + 流程重构 + 智能决策” 实现突破。
不同于传统的“项目式交付”,联奕科技智慧校园“十五五”规划突出两大特色:
中台主导:以数据中台、AI中台等为核心,构建集约化的能力支撑体系,帮助高校避免系统孤岛和重复建设,实现技术能力的统一输出与灵活调用,使各业务部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,快速、低门槛地构建新应用,降低长期投入成本。
服务陪跑:规划的落地需要持续的协作与赋能。联奕希望组建“校方-服务商”联合团队,提供从顶层设计、技术落地到长期运营的全周期陪伴式服务。通过定期输出运营报告、开展人员培训、共同迭代优化,力求确保规划不是一份静态的蓝图,而是能够伴随高校发展而持续进化的“活方案”。
下期预告本期我们分享了联奕关于智慧校园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整体框架与核心思路,从政策理解到框架设计,从技术路径到场景赋能,希望以十五五规划为新起点,与各院校伙伴携手,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,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绵薄之力。
接下来,我们将推出【详解十五五】系列深度文章,围绕“2个基础、6大工程、2个环境、2大能力”, 结合高校的真实案例与实践经验,与您一同探讨更具操作性的落地路径。也欢迎您在评论区或通过私信与我们交流想法,让规划更贴近高校的实际需求。
发布于:广东省热点资讯
- 重磅聚焦 | 智慧校园“2622”建设框架,开启“十五五”规划新篇章
- 受森林火灾影响 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单向封航
- 特朗普再催加沙停火
- 奥特英雄集结昆明!海乐世界沉浸式主题展燃亮春城_经典_互动_声光
- 鹿城银行:2024年净利润4036.47万元 同比下降40.65%
- 头发怎么样有光泽「强韧发丝,修复优选」
- 50岁上海阿姨亲身示范:不披丝巾、不穿老年装,到老都没大妈感
- 日本福岛温泉胜地附近3人身亡:遗体叠压,死因均为硫化氢中毒
- 中国家庭厨房, 建议断舍离这6个装修设计, 每一个都是“通病”
- 我55岁, 那天偷看到儿子的隐私, 吓得我彻夜失眠
